 |
|
关于缓解青岛市区交通拥堵压力的建议 |
|
近年来,青岛市政府与公安交警部门为缓解青岛市区交通拥堵压力问题做了大量工作,但仍不能有效解决“行车难”、“停车难”问题。除去车辆猛增、市区道路老化与行车、停车空间资源匮乏等客观原因一时难以克服外,建议多在管理措施改革与技术设备改善和深挖公共交通潜力上下功夫。
一、市政府制定与发布外地牌照旅游大客车禁止驶入市内四区和崂山区部分地段的规定,配套辅助便捷的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公交车、旅游中巴、出租车),输送游客到市区景点观光游览,既减少市区交通拥堵,也减少城市与景区空气和环境污染,还能拉动旅游经济和解决城市就业。当然,对于在市区预定住宿宾馆或有其他特定需求的外地旅游大客车应发放一次通行许可证,方便外地游客投宿。另外,在入市禁行口附近应设置大型停车场和必要的住宿服务设施,实行人性化服务与管理。
二、在流亭立交桥、青银高速、环湾高速及东西快速与市区若干主干道入口处设置若干“路况电子显示屏”,引导与帮助驾车者避开拥堵或车流量大的路段并做出正确选择,减少拥堵。同时,建议加强对青岛电台交通频道的支持与扶持力度,加大路况播报密度,吸引更多的驾车者收听,从而减少因盲目选路而致拥堵的机率。
三、党政机关、团体和国企带头,领导干部带头,尽快在青岛实施公务轿车单双号限行和双休日、节假日公车全面禁行,还路于民。
四、增加出租车的品种与数量。引导与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豪华型高档出租轿车队和中巴车队,满足不同档次消费需求和禁驾限行带来的社会用车需求和外地游客需求。
五、优化公交线路设置,减少公交站点重叠。一是缩短公交线路里程;二是加强运营商运营区域管理协调,避免因竞争而使不同公司的公交车一窝蜂似地涌向热点线路;三是科学规划调度,尽量减少重叠概率,并明确运营商准时停靠站、缩短乘客候车时间的责任。
六、充分利用公交车道或慢行车道,重新标划自行车道。提倡步行或骑自行车既解决交通压力,又助力环保健康生活方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