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数家国际标准公立中小学
助力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的建议
    2008年12月28日,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出台《青岛市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来青创新创业发展的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就加快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来青创新创业发展作出相关规定,以进一步优化我市人才发展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创新创业能力。虽然《办法》在提高了引进人才补贴的门槛和标准及解决引进高端人才的住房、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比以往出台的相关政策有了较大改进,值得肯定,但是在《办法》实际实施过程中,有诸多其他客观方面的原因在阻碍我市对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引进,而我市无国际标准的义务教育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就是其中一重要阻因。由于高层次优秀人才来源及年龄结构特点决定,许多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子女都已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因此,他们在选择创业城市时重点考虑的是其子女在该城市中能否得到最优质的义务教育。而最优质的义务教育的实现不仅需要学校拥有雄厚师资力量、先进的管理模式及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完善的硬件配套设施的也是必不可少的要件之一。多年来,我市一直倡导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一直在重点发展财力困难区(市)和在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相对薄弱的学校,这虽然使我市义务教育在近年来整体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是在建设国际一流标准义务教育学校方面,与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大城市的差距却是越拉越大。我市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已逐渐呈现出几所具有较为雄厚师资力量、较为齐全的基础教育设施和设备、较为先进的教育管理模式和良好的社会声誉的学校,虽然这部分学校尚未达到国际一流标准,但这部分学校在我市吸引的高层次人才方面已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相较于小学学校,我市的初中与高中虽然有个别学校的声誉和教学质量已获得本市市民的认可和肯定,但是若从师资力量、基础教育设施设备、教育管理模式和社会声誉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判后发现,我市目前没有一所学校能够同时兼备上述全部条件,而这也直接导致诸多高层次优秀人才因担心其子女无法在我市的初级中学中获得最优质的义务教育而不得已放弃选择来青创业。
    对此,为加快和保障我市吸引高层次优秀人才战略的顺利实施,早日实现我市的城市发展目标,建议尽快在我市范围内投资打造几所具有或接近国际标准的一流学校。同时,考虑到齐全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比雄厚师资力量的累积、先进教育管理模式创设和良好社会声誉的形成更容易实现,建议可首先从具有雄厚师资力量、先进教育管理模式和良好社会声誉初中、高中试点抓起。从而为我市引进与留住国内外高端优秀人才解除后顾之忧,助力青岛“十二五规划”和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